
紮巴(1937-2020),男,蒙古族,内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
紮巴先生1937年 12月7日出生于内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巴雅斯古朗努圖克塔林格爾村一個蒙古族家庭。在家鄉讀了四年小學後,從 1951-1955年先後在哲裡木盟蒙古高小、哲裡木盟巴彥塔拉中學讀書。1955-1957 年在内蒙古師範學院曆史科學習,1957年9月至1961年 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學習,196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1年7月回到母校—内蒙古師範學院(現為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參加工作。
1961年至1979年,他主要從事公共教育理論課教學工作。期間,曾任公共教育理論教研室副主任,内蒙古師範學院函授部副主任等職。1979 - 1981 年,承擔恢複重建教育系籌備工作,并擔任籌備組組長、黨支部書記。1981-1988年擔任教育系主任。期間,1981年招收首屆學校教育專業本科生,1983年晉升為副教授,同年創建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教育科學研究所,系所合一,紮巴任所長;1984年重建學前教育專業并招收首屆本科生;1985年組織申請并獲批發展心理學與教學論碩士學位授權點;1985年取得了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并先後擔任發展心理學、教學論碩士學位授權點主任;1988年晉升教授。同年12月辭去教育系主任職務,主要從事研究生教育和教育科學研究工作,1998年起主要承擔《蒙古學百科全書·教育》主編工作,2006年退休。
他曾兼任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學術委員會委員、内蒙古師範大 學教學委員會委員,内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蒙古文教材編審委員會教育與心理學科組組長,内蒙古自治區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内蒙古自治區名詞術語委員會教育與心理學科組組長,内蒙古科學育兒基地專家組組長,中國兒童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兒童教育學研究會理事兼跨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他是蒙古族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的主要奠基人,是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教育系和教育科學研究所的主要創建人,也是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授權點的主要創建人。為了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教育系的建設和發展,先生嘔心瀝血、廢寝忘食,以時不我待、隻争朝夕的精神描繪着教育系的發展藍圖。他親自制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讨論編制教育系建設發展規劃,聯系相關院校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親自撰寫申報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親自參加學生文化活動……短短的幾年内,教育系在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與教材建設、專業與學位點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走在了自治區乃至全國兄弟院校的前列,為教育系、教科院以及 後來的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和心理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思想、作風和師資基礎。
執教半個多世紀以來,先生悉心鑽研教育科學理論,筆耕不綴,成果豐碩。他精心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說,把科學的教育思想與蒙古族教育的實際相結合,圍繞蒙古族兒童心理發展特點、蒙漢雙語教育、民族教育發展戰略以及蒙古族教育與心理學人才培養等問題,先後發表了20餘篇論文,闡述自己的見解。他堅持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堅持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相結合的思想,堅持把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和價值觀教育滲透到人格教育的思想,堅持民族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與中國化相結合的思想,堅持民族教育優先重點發展的思想,堅持高等教育要以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緊密相結合的思想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成績卓著。他先後撰寫出版了《心理學》(1981,蒙古文)、《兒童心理發展概論》(1981,蒙古文)、《心理學基本理論與教學工作》(1983,蒙古文)、《簡明心理學詞典》(1989,蒙古文)、《漢蒙對照心理學名詞術語》(1989)、《心理學》(1990,蒙古文)、《學校心理學》(1994,蒙古文)、《心理學》(1996,蒙古文)、《教育學》(1996,蒙古文)等十餘部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具有奠基性意義的教材、著作和專業工具書,滿足了全區乃至全國八省區蒙古語授課學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需要,也為後期蒙古文教育學科、心理學科教材建設奠定了基礎,做出了示範。
1988 年他轉移工作重心,主動辭去系主任職務,集中精力專門從事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這一工作重心 的轉移,不僅為他進行專門研究和人才培養保證了時間和精力,也為年輕幹部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他光明磊落、不計名利、 薦賢舉能、甘為人梯的品格在當時傳為佳話,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甘于奉獻、主動擔當的精神風範。
1998 年之後,他作為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教授和《蒙古學百科 全書·教育》主編,全身心投入組織領導和編篡“蒙古學百科全書”工作中。在編篡“百科全書”長達十餘年期間,他夜以繼日、廢 寝忘食地工作,不僅親自撰寫幾十萬字的概述文章和“全書”教育科學條目,還親自校對、統稿 190 多萬字的鴻篇巨作。由于他執着努力、卓越領導 力和人格魅力,這部在蒙古族曆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蒙古學百科全書·教育》得以正式問世。此書的出版,凝結了先生太多的心血和期盼,也深刻體現了先生對民族教育事業的無限鐘情與熱愛!他高尚的師德修養、突出的科研成就和對民族教育事業的 獻身精神,得到了學校、上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曾榮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1993),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教育部少數民族文字優秀教材二等獎(2001)、烏蘭夫蒙古語言文字獎(2013)。鑒于對教育事業的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3),2019年學校授予他特别貢獻獎,以表彰他對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他個人學術簡曆和工作業績,曾被《當代中國少數民族名人錄》(1992),《近現代中國少數民族英名錄》(1994),美國傳記研究中心《國際名人錄》(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 ABI)、1995年第5版),《世界名人錄》(1997),《中國教育專家名典》(1997),《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1997),《中國專家人才庫》(1998),《中外名師錄》(1999),《中國專家大詞典》(1999),《中華創業功臣大典》(2000),《中華人物大詞典》(2000),《馬背民族》(畫冊)(2000),《蒙古寫意》(2001),《蒙古族大詞典》(2004)等國内外名人錄、人物詞書收錄。
曾多次參加了國内外一些重要會議、重要活動。1979年,以代表身份參加了“全國首屆教育科學規劃會議”;1985年,以專家身份應邀參加了中國兒童發展中心專家委員會,并被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1992年9—11月,應邀赴蒙古國,在國立師範大學講學,并與國立大學、國家科學院等單位進行了學術交流;1999年應邀參加了“中華民族大團結各界代表—百名部長、百名勞模、百名記者、百名校長、百名企業家、百名專家、百名女傑、百名金融家、百名名醫、百名藝術家新年座談會”;2001年應邀參加了“2001年當代中國精神—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座談會”;2002年8月以特邀嘉賓的身份參加了“首屆科學家論壇”;2006年9月以教育家身份參加了“第三屆中國教育家大會”。